隨著汽車進入家庭,人們在享受其為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方便的同時,維修的煩惱也相伴而來。因汽車維修霧里看花,真假難辨,一不留神就會掉進陷阱。于是,在汽車成為消費熱點的今天,有關汽車維修質量和服務方面的投訴也成了今春的熱點。 廣東省質監局A12365舉報投訴中心主任阮忠日前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共接到產品質量投訴560宗,比去年上升了180%,其中三成以上涉及汽車維修投訴,在各類產品質量申 訴案件中居前列,并呈不斷增加趨勢。 汽修老板自揭騙錢黑招 汽車維修名堂多,但局外人卻無法說清其中的“秘密”。上周末,經朋友引見,一位在廣州有多年維修經驗的湖南籍老板向記者坦陳自己的“發財”之路。 “要想賺錢快,最好只換不修。”這位老板坦言,現在許多汽修廠的汽修工其實都應該換個稱呼,叫做“換件工”。本來汽車上的零部件,除了部分一次成形的不能修復的以外(比如奧拓車上的水泵、機油泵),其他絕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可以修復的。但汽修工為圖省事往往會直接說,這個零件不能用了,必須更換。車主為此要多支付幾倍的冤枉錢。 車上更換下來的零部件,往往會被師傅隨手“丟掉”,并不屑地稱“這個東西沒有用了”。但等車主一走,他馬上撿回來,修復之后又可以換給下一個客戶。“這樣成本少,見效快。”該湖南籍老板說。很多維修點換下的電瓶、輪胎等部件,經過翻新后就成為維修廠的一個穩定的財源。 據這位業內人士介紹,為了防止上當,一些車主往往會自己購買材料,然后再拿到修理廠進行維修或者更換,只支付一些維修工時費。針對這種情況,修理廠就從原材料上動腦筋。他說,比如修理發動機,本來只需要一瓶清潔劑就完全夠用了,但卻說要兩瓶;對膠墊、螺絲等小零件,汽修廠也是獅子大開口,動輒就要求多買幾倍。 還有時,一輛車本來只是小毛病,一兩個工時就可以搞掂,但修理工往往會多找出車上的毛病,有時甚至故意把一些地方弄壞,然后告訴車主這里要修,那里要補,工時自然就延長了不少。這樣多要幾十元上百元,車主也很少反對,往往還會很感激。 汽修廠另一發財之道就是利用汽車零配件規格、品種、生產廠家較多,價格懸殊大的情況,借機牟利。這位內行人士說,目前市場上每種汽車一般都有好幾種零配件,包括裝車件、正廠件、廠家指定配套件、市場配套件和非配套件。一輛汽車上有上萬個零配件,汽車廠家不可能每樣都生產,因此,會有大量的配套廠家為其生產,而廠家自己生產的零配件被稱為正廠件,它和指定配套廠生產的零配件一起都將被裝到生產的汽車上,被統稱為裝車件。因零配件質量不同,生產廠家不同,價格往往相差數倍。 修車黑招層出投訴升溫 據廣東省及廣州市消委會有關資料顯示,去年接到的車輛維修投訴個案較前年同期增長近3倍。 據調查,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現象嚴重;故意夸大汽車的問題漫天要價。維修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維修質量難保證,維修售后服務差,故意抬高汽車返修的門檻,以騙取消費者更多的利潤等。 廣東省質監局有關專家介紹,目前由于一些汽車零部件缺乏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比如氣囊目前沒有任何質量標準,導致有關部門在解決此類糾紛時無據可依。 在眾多的投訴案例中,修理價格不透明,偽劣零部件經常出現也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目前汽車維修市場出現較多的假冒零配件主要是一些經常更換的部件,如汽車“三濾”配件、機油濾芯和離合器、剎車片等,而且假冒配件和正品配件零售差價最高達到10倍。一旦使用了假的“三濾”配件,將造成汽車發動機早期磨損,進而使汽車出現特別費油、開起來沒勁等問題。 廣東省機動車質量檢測監督檢驗站一位技術人員指出,汽車質量檢測難同樣加劇了維修投訴數量。據介紹,消費者如果因為汽車本身或維修質量問題提出賠償,就要涉及關鍵的質量檢驗環節。目前全省各地相關的檢測機構少,有的技術標準或設備缺乏,不能承擔事故車輛或進口產品的檢測。或者因檢測手段不足,一些質量問題根本檢測不出來。另外,現有水平能做的檢測收費也非常高,一般的轎車檢測一次也要數萬元以上,即使一個配件的檢驗也要數百乃至上千元,消費者根本承受不了,因此,許多消費者都選擇了放棄。 據了解,我國共有各類汽車維修廠約33萬家,其中一二類廠家7萬個,技術力量相對較強,其他均為三類。就廣州而言,一二類汽修廠千余家,其中一類廠家不足50家,其他沒有任何執業資格但打著修車旗號的路邊小店,就多不勝數了。 當前的汽車維修市場除了技術力量相差懸殊外,還存在著無證無照經營,維修作業不規范,偷工減料,使用假冒偽劣配件,亂收費,從業人員素質低、服務差等現象,這導致了對汽車維修服務的投訴迅速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