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則“女司機買新車在小區轉悠炫耀,碾死鄰居賠償58萬”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焦點很自然地又落到了“女司機”上,除一些男性網友下意識地就調侃“女司機反人類”外,一些媒體在轉發這條新聞時也對“女司機”帶著不屑。女司機真是天生的“馬路殺手”嗎?
從生心理條件上來說,女性駕駛員的確有劣勢1、女司機的駕駛能力近年屢次遭到非議
這則“女司機買新車在小區轉悠炫耀,碾死鄰居賠償58萬”的新聞之所以又引起對女性駕駛能力的議論,是因為新聞的主角鄔女士太符合許多人對“女性馬路殺手”的認知:剛考到駕照,水平低,不熟練,在小區里倒車都能碾死人。

同樣強化人們對“女性不適宜駕駛”印象的事例近年還有很多。最典型是去年寧波事件,在地下車庫中,丈夫為剛拿駕照的林女士指導倒車,林某因操作不當,將車后的丈夫撞到墻上,而自己頭伸出去查看時也被門夾在墻上,夫妻雙雙身亡。去年還有一起發生在寧波的事件,“無照女嫌丈夫車技差自己開,油門當剎車1死11傷”,一位女子一時的沖動、一個最典型的失誤,就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這類事情雖然都是個別事件,但由于頻繁發生,許多人在日常中也對女司機印象也不好,“珍愛生命,遠離女司機”的說法就開始深入人心了。
2、從生心理條件來說,女司機相比男司機確實更有“馬路殺手”的一面
許多男性司機認為,女性作為駕駛員,的確存在一些先天缺陷,否則不會經常出現一些“極品”失誤,這是生心理條件所造成的。
開車作為一項有風險的交通行為,駕駛員行車時的心理、生理和行為特性對駕駛安全影響很大,包括駕駛員的視覺、聽覺、反應、情緒、駕駛技能、感知判斷能力、疲勞駕駛等,往往都決定著潛在事故是否有可能發生。由于女性在生理、心理、習慣等方面與男性有較大的差異,這方面特點對駕駛安全的影響,國內外一直有研究。研究表明,在跟駕駛有關的許多方面,女司機與男司機都有一些較為顯著的區別。
例如,從駕駛員情緒方面考察,女性駕駛員的憤怒、疲勞、緊張、慌亂等消極情緒要比男性駕駛員更明顯,精力因素則顯著低于男駕駛員,這表明女駕駛員的情緒狀態比通常比男駕駛員差。
從判斷能力考察,男性駕駛員速度估計檢測的合格率占 84%,女性占 71%,速度估計的準確程度存在性別差異;對復雜反應特性的研究結果表明,女性復雜反應判斷的失誤次數較男性多,尤其是有蜂鳴器聲音時,有的女性被試往往左、右兩手、腳同時松開,說明女性駕駛員對于突發情境的處理能力不如男性。
從心理壓力方面考量,有研究發現,相同條件下女性較男性更易壓力過大,因此危險情況下出事故的概率更高。
從應激反應方面考察,性別差異也較大,女性比男性駕駛員對復雜交通環境的辨別能力低,且在駕駛應激環境下反應不如男性積極,對突發事件不能應付。
除此之外,男女駕駛員還有顯著的身體條件方面的差異,視野、體力、空間能力等方面,男女間的平均差距都相當明顯。
以上這些性別差異其實都好理解,畢竟男女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也不僅僅體現在開車方面。但是,仍然有許多女性駕駛者對這種理論上的推斷“不服”。微博上一位女司機面對調侃非常憤怒:請拿出數據來說話!到底男女司機誰的車禍肇事率更高?
然而統計數據卻表明,女司機肇重大事故的幾率要遠遠低于男司機1、2007年北京男女司機比例是7:3,但女司機肇事事故死亡人數是男司機的1/50
以上分析了許多女性作為駕駛員的劣勢,然而交管部門給出的統計數據可能讓人感到驚訝——女性駕駛員在比較嚴重事故方面的表現,比男性駕駛員要做得好得多。以2007年的北京為例,當年北京有139.8萬女性駕駛員,占全體駕駛員總數的30.7%。然而,女性駕駛員負同等以上責任的一般事故——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