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重傷1至2人,或者輕傷3人以上,或者財產損失不足3萬元的事故,與輕微事故相對——總共只有176 起,僅占一般程序處理事故總數的3.3%。而造成了死亡的重大和特大事故中,女性肇事24起,死亡24人,分別僅占當年事故總數、死亡人數的2.2%、2%。換言之,女司機肇事事故死亡人數僅約為男司機的50分之1。這與女司機是“馬路殺手”的結論簡直完全相反。
或許有人懷疑這是因為女性駕駛員數量雖多,但開車總時長要遠遠小于男性駕駛員的緣故。從案例數多得多的交通執法情況來看,不支持這個結論。2007年,北京市機動車駕駛員受處罰的交通違法行為386.3萬起,其中女性駕駛員74萬起,占19.2%,女性開車總時長不會比男性有幾十倍的差距。即便考慮上大型車基本由男性駕駛的情況,女司機在嚴重肇事方面的記錄也遠比男司機來得好。
2、國外的統計同樣表明女司機造成的嚴重事故比男性少
發達國家的研究同樣也表明,女司機通常造成的嚴重事故要比男性少。在發達國家,男司機大概占了總駕駛量的65%左右,女司機為35%,但女司機要為交通事故中的死亡負責的比例,僅在25%左右。而平均來說,同樣里程的駕駛,男性駕駛員發生致死事故的可能性要比女性多46%。
3、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女性在駕駛習慣方面有許多優點
為什么明明女性駕駛員的生心理條件不如男性,卻會出現女性駕駛員嚴重肇事的幾率反而較低的現象呢?答案在于駕駛習慣。
由于女性較男性更為心細,駕駛準備工作也更加細致周密,一般較男性具有較好的耐力,加之生活規律,睡眠充足,駕車行駛時不易厭倦,且飲酒吸煙者較少。此外,女性駕駛員系安全帶比例明顯高于男性,從交管局的執法情況看,女性不系安全帶比例僅占女性駕駛員總數的1.5% 左右,而男性駕駛員則為5%左右。相比起男司機,女司機開車也更加注重不要超速。女性駕駛員的諸多優點都有利于行車安全,從而能減少嚴重事故的發生。

統計也表明,女性駕駛員因追尾、逆行導致的事故占女性駕駛員負全責事故的比例要低于男性駕駛員的相應比例,這說明女性的主觀駕駛態度要比男性更好;而倒車、溜車、開關車門、違反交通信號和未按規定讓行導致的事故與女性駕駛員負全責事故的比例要高于男性駕駛員的相應比例,這表明女性在技術、判斷、反應等方面的確不如男性。
關于事故的統計說明,對于開車這樣公認被認為“有技術含量”、“男性更占據優勢”的活動,擁有良好的駕駛習慣仍然是第一位的。事實上,絕大多數交通事故的發生,都是不遵守交通法規造成的。不遵守交通法規,惡劣的駕駛習慣,才是真正的馬路殺手。男司機當然可以依舊嘲笑一些女司機“反應笨拙”、“技術太差”,但從交通事故的結果來看,一個人死于超速行駛、死于駕駛不專心,與死于小區、車庫倒車,又有什么區別呢?
所以,給女司機帶上“馬路殺手”的帽子,既不符合事實,也非常不公平。
女司機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點1、新手女司機出事故的幾率大
當然,給女司機摘下“馬路殺手”的帽子,不代表女司機在駕駛中存在的問題不應去克服。女司機最大優點是駕駛習慣好,對于有經驗的女性駕駛者,靠這一點足以保證平安。問題主要集中在新手女司機,對于經驗不足者來說,女性在控制情緒、克服壓力、應激反應差方面的劣勢確實會放大開來。北京市某年統計表明,駕齡在 0-3 年的女性駕駛員肇事極為突出,發生事故占所有女性肇事一般事故總數的 42%,而死亡事故比例竟高達 50%。而放大到所有駕駛員來看,3年駕齡以下群體肇事的死亡總數不過占整體的25%到30%左右。這表明,“新手+女司機”的確是需要重點注意的對象。
2、女司機的應變、判斷能力的確有可能不足

女司機的另外一個突出問題是面對復雜或突發局面應變能力不足。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