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是細菌作祟。
進行車內清洗時,特別是對汽車坐墊、出風口這些衛生死角做好清掃工作。除此之外,清潔時要避免車內電器系統受到水分的侵襲。
去味不是越貴越好
祛除車內異味的方式有很多種,做光觸媒或在車內安放除味殺菌器等均可。祛除異味同時,還能消毒殺菌,一次只需半小時左右即可。
不過提醒車友的是,車內除味產品并不是越貴效果就越好,以近年雨后春筍般地涌現的“光觸媒”為例,大多數消費者對“光觸媒”的無知,市場上這類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貴的上千元,便宜的只需要100多元。目前市場上品質較佳的光觸媒多為以日本、韓國的產品為主,但也有不少是將國外中低質量的光觸媒購入國內再包裝高價出售賺取暴利。
Tips 4.車底檢查不可少
“去蘇州玩了一趟,走了幾條爛路,現在發現底盤會發出一些怪異的聲音,停車時地面還出現油跡,后來到維修店檢查才發現底盤不知不覺被磕破了個洞!”雖然國內的公路總體來說不錯,但車主駕車外出時也會遇到因挖路等情況,偶爾對底盤造成一些輕微的碰刮。此外,部分車為了尋求“野外的樂趣”,專門在山路上行駛,汽車底盤磕碰的情況時有發生。
“爛”路之后一定要檢查底盤
自駕出行的車主如果有刮底經歷,即使并沒有明顯磕碰的感覺,也要到維修廠對車底進行一番檢查。如果有問題車主不能及時發現,將對汽車造成不正常磨損。這里提到的“車底”,包括輪胎、底盤等部件。如果發現底盤有輕微異響、車輛停放位置出現油漬等現象,那么底盤受損的可能性極大。路面障礙物刮傷底盤后,即便是一些輕微碰刮也會引起機油底殼發生滲漏。長假歸來,車主最好去4S站做專業的底盤防銹護理。
輪胎必須“內外兼顧”
輪胎是車主比較容易忽略的保養部件。長途駕車回來,車主一般只習慣沿車身外側檢查四個輪胎的磨損程度,但往往忽略內側的輪胎狀態。長途行駛后,特別要全面檢查輪胎氣壓、四輪平衡,以及是否出現老化裂紋或創傷,而磨損嚴重的輪胎應及時淘汰。
Tips 5.扎堆保養可避避
“年初七回來,初八開車到公司附近的美容店想洗車保養一番,結果發現保養車位都滿滿的,還要排隊。跑了幾家都是!”節后扎堆保養是汽車維修美容店的常見現象,尤其是春節、國慶等長假過后,各維修站車滿為患。
保養巧用“提前預約”
目前很多4S店和美容店都有“預約”服務,方便車主安排時間進行保養和維修,也利于維修廠或美容店安排工作人員。節后是汽車保養維修的高峰時期,不妨利用“提前預約”為自己創造便利。一般來說,如果車輛在出游途中沒有出現重大問題,車主不妨再等一段時間到店檢測,以避開保養維修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