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陋習加劇濟南交通擁堵 駕校培訓為應付考試(圖) |
發布日期:[14-09-25 11:04:58] 點擊次數:[]
|
2011年新浪中國好書榜公布的“十大好書”中,《尋路中國》十分暢銷。作者彼得曾是美國《紐約客》雜志的駐華記者,書中記錄了他考取中國駕照后,駕車漫游中國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書中還對駕駛員諸多不文明行為進行了描述。連日來,記者探訪發現,確實有一些不文明交通行為影響著城市的交通暢行。事實上,交通擁堵、交通事故的發生也并非是機動車在唱獨角戲,一些行人和非機動車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專家分析認為,隨著城市擴建,人們對汽車的剛性需求增加,但與之相關的文明習慣提升卻顯得有些滯后。
機動車篇
駕駛陋習加劇交通擁堵
近幾年濟南不少路段進行了擴寬,但為何在上下班高峰期仍然頻繁出現擁堵的畫面?記者探訪發現,除了道路資源緊張等硬件原因外,駕駛員開車陋習也是造成交通擁堵原因之一。
“加塞兒”不打“招呼”
在經十路與山大南路交叉口,一輛直行的黑色奧迪走錯了車道,行駛在左轉的車道上,眼看就要到路口了,在沒有打右轉向燈的情況下,突然的右轉讓后面車輛剎車有些措手不及。
等紅燈時“開小差兒”
在經七緯二路口,當紅燈亮起時,所有直行的車輛停下,記者發現,有的司機玩起了手機,或者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綠等亮起,這些駕駛員在其他車輛的鳴笛下,這才回過神來啟動車輛。
行駛路上扔“炸彈”
記者在濼源大街看到,15分鐘內有多輛車在行駛過程中向外丟垃圾:瓜子皮、煙蒂、礦泉水瓶等。后面的車輛要么放慢行駛速度,要么不時打方向盤來躲避這些“炸彈”。汽車文明發展
遠遠滯后
濟南市車管所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濟南新增機動車12萬輛左右。業內人士預計,2014年濟南新增機動車超過20萬輛將毫無懸念。千人汽車擁有數160輛,車輛年均增長率超過20%,這意味著濟南進入了汽車社會。
《中國汽車社會藍皮書》中這樣定義汽車文明,作為一個綜合價值體系,不僅包括汽車文明、買車文明、用車文明,還包括實行高效有序的交通管理、公平合理的路權分配、推己及人的文明意識以及克制謙讓的駕車習慣等。
而在實際的交通生活中,人的駕車文明意識淡薄造成諸多不文明的交通陋習。山東交通學院教授蔡志理認為,濟南交通設施的配備在技術層面已經做出很大改進,幾乎已經可以滿足人們的交通出行需求,而精神文明的提升遠遠滯后于物質文明,這與社會的整體素質息息相關。
駕校培訓為了應付考試
彼得在《尋路中國》中講到,駕校只教考試要考的項目,學習用的車道永遠都只有那么點長度,路況也遠比實際道路簡單。“這樣考出來的新手駕駛員開的車子,也有人敢坐?”彼得感慨。
雖然有些情況并不是彼得書中說的那樣,但駕考中對于汽車文明的培訓確實存在不足。在中國駕校考試訓練中,學員們要在障礙車道上練習各種技能。采訪中了解到,最具挑戰性的駕駛技術科目是“單邊橋”行駛,不少學員認為這種技能在實際開車中不會遇到,那為什么還要重復的練習這個項目呢?多數教練給予的回答是“因為難”。
據某駕校知情人士透露,盡管現在駕校考試做出調整,但是每個學員考試的通過率都與教練員的利益掛鉤,學員到駕校學習也多數是為了拿本。教練員在教學員開車時,很多時候都是套用程式化的技巧,比如看車的某個位置到達某點時需要打幾圈方向盤等,如果學員一旦換了其他車,這套東西完全就沒有了任何意義。
對此,蔡志理認為,駕校是駕駛員介入交通的第一步,好的駕駛行為習慣的養成,無論在
思想還是行為上都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應該加強駕駛員教練的素質培養。
非機動車篇
行人和非機動車也“添堵”
造成道路交通擁堵也不僅是汽 |
| |
|
|
學車組團 |
0531-89684386 |
 |
學車熱線 |
13969050545 |
 |
年審咨詢 |
0531-89684386 |
 |
汽車團購 |
0531-8801359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