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陋習加劇濟南交通擁堵 駕校培訓為應付考試(圖) |
發布日期:[14-09-25 11:04:58] 點擊次數:[]
|
車車主們的問題,在公共道路領域,還有行人、非機動車,時下,行人與非機動車的不文明行為也是造成或加劇交通擁堵的因素之一。在記者探訪的這些天中發現,行人及非機動車的闖紅燈、逆行等不文明行為也有不少。
在民生大街與經七路的交叉口,在5分鐘的時間里有23位行人在紅燈時過馬路。記者注意到,有些行人看路口沒有車便加快步伐過馬路,也有的是湊夠“一撥人”一起過。
隨即記者采訪了幾位闖紅燈的行人,問他們為什么不等綠燈亮了再走,一名男士說:“趕時間,沒車就走會比較快。”另一位與其同行的人告訴記者:“信號燈時間太長,闖紅燈幾乎已經成習慣了。”
大多數的自行車、電動車也是如此。一位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自行車、電動車就是闖紅燈也不怕抓拍,而且他們行駛的速度比行人快,這比行人闖紅燈還危險。他們一旦闖紅燈,汽車不能不讓,汽車一停肯定給后面的車帶來影響。”
設施不完善導致亂穿馬路
不文明出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訪者中有不少人認為交通設施不合理是導致不遵守交通信號燈、不文明出行的原因之一。
記者在濟南街頭的調查中,有不少市民認為,在較大的十字路口,信號燈時間過短,以年輕人的步伐速度過馬路未必完全通過路口,綠色信號燈就開始閃,沒過幾秒立馬變成紅燈,“如果年輕人都不能在一個信號燈通過路口,就更別說是老年人了,很有可能還在馬路中央時,信號燈就變了,這樣的話,行人不按信號燈過馬路便成了常態。”
非機動車與機動車之爭
據了解,早在2000年左右,一些地方為了規范交通保障道路暢通,提出過“行人違章,撞了白撞”的規定,該規定的出臺,引起了很大的輿論,認為這種規定是漠視生命的表現,更加促使汽車的車霸行為,盡管輿論的聲音不斷,但這項規定的出臺確實在一段時間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行人、騎車人認為,在某些路口,由于右轉機動車不受信號燈限制,沒有做到禮讓,這使得很多行人及非機動車即使遵守了交通規則也過不去馬路,除此之外,由于土地資源有限,有些非機動車道干脆就成了機動車的停車場,致使較多非機動車不得不與機動車搶道,一旦非機動車上了機動車道,將存在不安全因素。
心理行為篇
莫被情緒左右你的行為
“路怒”也是造成駕駛員不文明交通行為的原因之一。有機構做過調查統計顯示,在2023個受訪人中,86.5%的人表示身邊就有很多“路怒族”,23.4%的人承認自己就是“路怒族”。受訪者中,30.4%的人經常開車。76.1%的人指出“一遇堵車就著急上火”是最常見的“路怒癥”。而交警部門通過對交通事故的分析發現,不少車禍與司機的情緒起伏有很大關系,此外,一旦出現“路怒”,駕駛人非常容易出現闖黃燈、實線變道加塞以及不避讓行人等交通違法行為。
交警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有些車禍是與駕駛員的情緒有著很密切的關系,追尾、碰擦等這樣的小事故,由于雙方司機情緒都很激動,誰也不讓誰,這就給其他車輛帶來不便,造成第二次擁堵,結果就是帶來大面積的堵車。
從眾心理不是不文明的借口
在濟南的大街上,每個路口都設有機動車信號燈和行人信號燈,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行人在過人行道時并不是以信號燈為準,而是以是否有車輛通過路口為準
。對此,蔡志理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們認為法不責眾,缺少守法、安全和文明意識。他說:“人們的不文明交通行為與從眾心理有關,現在是多數人不文明駕駛,這種不文明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傳播性,影響了小部分文明駕駛的群體,如果大家都能對不文明的行為提出指責,那么不文明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少,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相反的。并且行人和非機動車主總會有種“弱勢”心態,認為即使是自己闖 |
| |
|
|
學車組團 |
0531-89684386 |
 |
學車熱線 |
13969050545 |
 |
年審咨詢 |
0531-89684386 |
 |
汽車團購 |
0531-88013595 |
 |
|
|
|
|
|